您好,欢迎来到毕业证补办网!

加入收藏 网站手机版 今日更新

衡阳市铁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


衡阳市铁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由衡阳市教育局统一发放学校签发,如需查看样本效果请点击衡阳市高中毕业证样本。学校简介 历史

衡阳市铁一中学(原名:衡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)始建于1943年9月,由前粤汉铁路局创办,原名为“交通部部立衡阳扶轮中学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学校规模扩大,1952年更名为“衡阳铁路职工子弟中学”。到1956年已发展为湖南省著名的完全中学,被立为湖南省重点中学。1960年学校改为“衡阳铁路师范学院”,1961年改称“衡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”,招收高中班和中师班。“文革”中恢复招收初中班。1978年被重新确立为湖南省重点中学,1981年定为广州铁路局重点中学,1986年更名为“衡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”,2004年,学校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下移交地方政府管理,学校名称更名为“衡阳市扶轮中学”。1995年通过省教委验收,成为湖南省挂牌的省属重点中学。现在校址在衡阳市珠晖区玄碧塘。

解放前的学校状况

1943年下半年,粤汉铁路局在衡阳江东岸桐家垅(又名五马归槽)创办学校,名为“交通部部立衡阳扶轮中学”,1944年春季开始招生。建校初期,正值抗战困难时期,校舍少,教学设备条件差,活动场地窄。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粤汉铁路职工子弟,设有高中1个班,初中4个班,学生共约200人,教职员工约20来人,首任校长是鲁养厚,教导主任肖开勤。   1944年湘桂战役爆发,日寇南侵,粤汉铁路局撤退,衡阳扶轮中学未及时考试就匆匆宣布停课,学生离校,随家长向各地转移,学校开办不到一年就在无形中解散。但部分教工转移到湖南永兴后,仍以“衡阳扶轮中学”的名义继续办学。 抗战胜利后,1946年下半年,扶轮中学复校,校址在衡阳江东岸狮子岭,招收初、高中学生。这一年,共有两个高中班(高一班1947年上期毕业,高二班1948年上期毕业)和四个初中班,共200余学生。校长是司徒汉贤,教导主任是黄树滋,一学期后仍是鲁养厚任校长,肖开勤任教导主任。 1945年8月,抗战胜利后不久,解放战争爆发,衡阳地下党工委在该校建立了地下党支部,1948年初,又成立了以扶轮中学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地下党外围组织“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社”,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,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进步活动,扶轮中学成了衡阳学生民主运动的重点所在。 1947年,由于解放战争节节胜利,北方一些原铁路机构迁至衡阳,带来一些铁路职工子弟,为此,扶轮中学又加开了“临时补习班”,招收高、初中各一个班。 自从1943年学校成立起,铁路局就提出照顾职工家庭,解决职工子弟上学问题,对学生不收学杂费,只收书籍、课本费,每个学生还免费发制服,把学校当作铁路职工福利单位。为了办好这所学校,当时的粤汉铁路局局长杜镇远聘请了一些教学认真、富有经验、全省闻名的教师。如吴蒙瑞、李友梅、谭亦凡等,铁路各单位选聘了一些技术员、工程师兼课。课程除一般中学应教的科目外,还开设了“铁道常识”课,由当时粤汉铁路局调度所宗副所长任教。1947年下期,粤汉铁路局局长杜镇远聘请北大毕业、曾任湖南省教育厅督学、办学经验丰富的刘鸣剑担任衡阳扶轮中学的第二任校长。他来校后,又聘请了一批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著名老师来校任教。此时,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,学生成绩也逐渐提高,当时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在学术上和工作上取得较大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