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证补办网移动版

毕业证补办网 > 学校大全 >

岳阳大荆中学毕业证补办流程

岳阳大荆中学毕业证样本由岳阳市教育局统一发放学校签发,如需查看样本效果请点击岳阳市高中毕业证样本。学校简介 大荆中学

大荆中学的前身是大荆公社农业初中班,它创建于1964年10月。当时公社党委安排李正荣老师筹建并主持农业初中班工作,隶属大荆文教领导。最初农业初中班借设在桂花大队口前屋狄许元爹堂屋里,课桌是“八仙桌”,凳子是学生自带的,学生是李老师走家串户动员而来的,不足一个班,文化程度也不一,是农业初中班,故两条腿走路,既读书又劳动。由于管理得好,教学劳动双丰收,办出了特色,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许。1965年,大荆农业初中班被湘阴县评为“半耕半读先进单位”。?1965年春天,社教工作队进驻大荆公社,工作队金队长认为学校办学条件太差,于是他与公社相关人士择址大荆大队南门岭上,即现在大荆镇阀门厂所在地。干群师生齐建校,于1965年下半年建成一栋4间纯土木结构的学校。1966年春季,学校正式招收本公社高小(完小)毕业生一个班,命名为“大荆公社农业中学”,由当时公社宣传委员胡求林同志任校长,梅楚斌同志主持校内工作。当年第一批教员是梅楚斌、向建、黎海文、罗玉连、狄自德。学生半耕半读,学校开设政治、农业基础知识、语文、数学等课程。?天有不测风云。1966年5月的一个夜晚,狂风大作,暴雨倾盆,土木结构的校舍弱不禁风,全部倒塌,成为废墟。当时住校的向建老师和黎海文老师住在靠厨房的低矮的总务室里,幸免遇难。?“农业中学还是要办的。”当时社教干部和公社干部决定学校迁“荆山庙”遗址,即倒塌校舍的南门岭下。师生们在公社干部的号召、指挥下,在“荆山庙”遗址上清基下脚,又开始了新一轮建校活动。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校舍于1968年下半年终于建成。这时,学校也有了学农基地。为了真正办好这所公社最高学府——大荆公社农业中学,为当时的生产、生活服务,1972年公社党委任命中共党员、具有中师学历的朱建纲同志任农业中学校长。这年学校招收4个班学生,这时师资力量雄厚——县属高中和初中的下放教师和要求回乡建设家乡的教师来这里工作,如徐鸣皋、翁湘杰、张文、黎佐才、黎景阳、龙世普、蒋红巨、黄秉泉、刘良清等。这一年里,学校为配合“合作医疗”工作的进行,在全县率先办了一个医卫班,现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刘早贵医生就是当年的学员。也就在这一年,大荆农业中学再次被评为县“教育先进单位”。?随着“农业学大寨”全面展开,公社农田基本建设也紧接进行,大荆农业中学所在地也正好在土地平整范围之内。局部服从整体,忍痛割爱,学校只好另择地址。1976年,公社李德铭书记亲自委托桂花大队支部书记李国良同志(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)及中学朱建纲校长、张文老师对校址进行考察。他们从新联大队的“线鸡坡”到大荆大队的“烧鸡塘”再到桂花大队的“杨谷林”,三地相比对照,反复分析论证,最后本着适中就读和长远发展的原则,大家统一了意见,决定选址在今日大荆中学所在地——桂花村的杨谷林岭上(桂花岭上),亦即人们当时时髦称呼的“高中岭上”——当年公社办高中。黄土岭上,就是黄土高坡,高低不平,荆棘丛生。师生们在公社党委和学校的统一部署、安排和领导下,以锄头箢箕为建校工具,以愚公移山精神为动力,一场新的建校搬迁战斗又打响了。至此,学校进行了第三次修建、搬迁。?“悠悠岁月,欲说当年好困惑……”当年大荆农业中学创建者之一的向建老师说:“当时学校各方面条件很艰苦,学生劳动积极性很高,老师们带头劳动就更不用说了。当时老师们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,主要是带着学生搞宣传和搞劳动。劳动任务主要是砍柴、烧砖、捡卵石、打土、搬运建校材料等。”?是的,我们这次全面调查大荆中学校史情况,当年的老师、校友自然谈起了“三易校址”的艰辛之事,他们说这是大荆农业中学一段珍贵的历史,可以说大荆农业中学是全公社干群师生用双手垒起来的学校,是用双肩挑起来的学校。现在省地税局工作的刘亮根校友,曾在大荆中学工作过,他参加省青年教师写作比赛,他的一篇《悠悠樟树情》就是当年第三次建校时的最好见证。昔日的小樟树苗,如今已是参天大树,径围不下3米,高高地矗立在校园中央,犹如荫凉的华盖,福荫着大半个校园,福荫着一届又一届校友从这里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。这就是当年建设者的杰作。

随机文章